如何打造“智慧园区”

2019-05-15 南大智慧城市 南大智慧城市


  1.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一、智慧园区的内涵

    智慧园区是通过“感知”系统,在传统园区各单一系统间实现“互联”,并通过多维度“智能”分析,借助云计算、物联网等IT技术有效整合,使园区基础设施运行更加智能、绿色;使园区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;使园区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与便捷的增值服务体系,以提升园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    智慧园区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、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,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园区环境,实现以用户创新、开放创新、大众创新、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,为园区的入住单位、个人提供更好的创新、创业、生产、生活服务。


    二、运营模式

    园区管委会模式: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,期初对园区进行了完整、系统的规划,主要是为了公共服务和品牌效应的目的进行建设的。

    运营商模式: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充分发挥运营商建设系统、平台的优势,典型案例有“厦门无线城市建设”、“智慧汕尾”。

    厂商推动模式:通常是在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中被拆分开的落地应用,如“智慧医疗、智能制造、智慧政务”。

    第三方合作模式:园区管委会组建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建设模式,是运营商与服务商合作的新模式,国内典型案例有“上海张江”。



    三、建设标准

    首先是顶层设计。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,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、信息孤岛、重复建设等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,智慧园区建设将承担大风险。运用顶层设计方法,自上向下,从智慧园区建设战略目标出发,确定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的总目标,将总目标逐项、逐层分解,确保各条线、各层级子目标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,包括指标体系、运管体系、业务流程规划和实施、信息服务设计和响应等。

    其次是统一规划。包括:

    构建能各部门、各组织所共享的系统框架;

    建立园区数据交换平台、接口、数据元定义等标准规范体系;

    建立统一开发和个性化开发相结合的建设模式;

    ◆构建统一的平台、接口和数据元等标准规范的框架,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;

   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,规范和统一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管理。

    然后是构建数据共享的系统。

    具体如下:

    智能化子系统的前端感知设备获取的监控数据;

    建设门户网站所需的源数据;

    园区管理平台应用决策的管理数据;

    城市公共信息数据,如城市公共交通信息、城市机场港口信息等。

    最后是实现数据共享。包括智慧园区运营平台数据、智能化子系统的感知数据,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公共信息数据及政府公开数据